[週六][最大攝氧量期]課程注意事項

課程內容:
[最大攝氧量期]進階最大攝氧量 3min x 5 與基礎長程有氧耐力 2h

您的訓練日誌筆記:
不論是用TrainingPeaks, Garmin Connect, Strava, Bryton, 或任何其他軟體去記錄下訓練的心得、以及重點資訊都可以

課程注意事項:
今天的vo2max的訓練,重點在於提升您的最大攝氧量,一般運動員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最大攝氧量達到顛峰,然後之後便會慢慢的下降,因此目前此階段的目的是要暫時性的突破原有的最大攝氧量,當最大攝氧量得到提升,隨後再次回到進展期進行閾值訓練的時候,便有可能完成更加進階的閾值訓練,也因此就有可能能在FTP測試當中得到更高的FTP!此訓練對於身體的負擔不小,請勿長期進行,若您的訓練週期是「練三週然後休息1週」,建議這個最大攝氧量訓練只進行一個訓練週期就好(也就是合計4個禮拜),若您的訓練週期是「練2週然後休息1週」,建議這個最大攝氧量訓練只進行2個訓練週期(也就是合計6個禮拜),在WKO5研討會中、以及書本「Time-Crunched Cyclist」裡面都有提到這點,請注意別在此階段進行訓練過久。

最大攝氧量的部分雖然表訂為3min x 5,但是剛開始建議從3minx3.5開始先試試看就好,至少之前在基礎期的時候就有在練3minx3,所以對身體來說多上0.5分鐘的練習會比較可以負擔,覺得仍有餘力的人當然您也可以直接完成3minx5,然而,對於不確定自身狀況、不確定能完成多少個3minx?的人,建議可採取下列策略:「認真但是不要拼命、不要使出洪荒之力、過程中若是覺得心肺或是雙腿快要炸裂的時候就要立馬把功率降低甚至直接停止練習」。

本日課程的最後要注意的地方是,AeT 2h,這是有氧閾值的功率課程,或可稱之為基礎長程耐力訓練。,維持在(LTHR閾值心率-30)左右的心跳即可,這種訓練的詳細資訊可參考我們的podcast:心率計無用論,在官網的首頁就馬上可找到這一集囉~或者可快速用RPE運動自覺強度來進行此基礎長程耐力訓練,強度維持在RPE等於三或四即可,此強度用說話的順暢度來解釋的話就是:講話能講出完整的句子、或是講話只能講出片段的句子,差不多這樣的強度就是RPE等於三或是四囉,而小弟今天的課程雖排訂為3個小時,但是您實際上可依照實際上的賽事需要去練即可,舉例來說:如果您的目標是參加台北大屯山的登山爬坡賽,預估整個自己完成的時間約為1.5個小時,那麼本日課程就可以練1.5小時就好,不用練滿2個小時。最後,這部分課程的筆記要注意的地方點是Efficiency Factor、以下簡稱EF,平均功率除以平均心率就可以得到EF囉,舉例來說假設整段耐力訓練平均功率是150,而平均的心跳是120,那麼一百五十除以一百二十就會得到1.25,隨著時間的經過,熟悉度的增加,EF應該是會慢慢的增加、最後就會稍微有點卡關、不再進步,這時候您就可以在筆記上提醒自己,該是進入下一個訓練階段,Build進展期,把閾值訓練排訂到行程表裡面囉!

今天課程結束之後的三餐的碳水比例需要稍微提昇,因為今天長達幾個小時的有氧閾值騎乘消耗了肌肉裡大量的肝醣、所以需要補充,然而明天的有氧閾值課程的時間也很長、因此最理想的狀況就是今天可以適當的將肌肉中的肝醣補充回來,也許您可在筆記上提醒自己一下,今天三餐的澱粉可以稍微吃多一點。

額外有一點要注意就是,由於今天的最大攝氧量訓練加上今天的2小時基礎耐力練習都是TSS很高的練習,因此體內可能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若是有機會的話,希望能補充些抗氧化劑,當然最好是天然的,例如:藍莓、奇異果。

以上就是今天的訓練筆記應提醒自己的事項,共勉之,然而最後也提醒大家不用太過於勉強,運動就像是人生的馬拉松,是要跑長時間的,所以一步一步慢慢來、不怕路遙遠、只怕不前進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