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台北單車GO的podcast,職業的自行車選手由於比賽的超高強度,所以每小時能夠吃下去的碳水也許能夠高達120公克,遠遠超過一般的運動員的水準,對於一般運動的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數字! 針對這個情況,CTS專業自行車教練團隊,他們分享了一集podcast,內容就是在分享訓練的時候,碳水的份量要怎麼拿捏比較好,podcast主持人是Adam Pulford,是資深自行車教練,已經有接近20年的年資,主持人同時訪問另一位營養學專家:Stephanie Howe博士同時也是美國西部各州的超跑冠軍,由這樣兩位資深的教練跟朋友們來分享專業的碳水飲食方針,相信一定能給大家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同一集podcast加碼喬佛瑞大師所著作的一本Fast After 50,這是一本除了自行車聖經以外,也不可錯過的一本好書,裡面也介紹了簡單扼要的比賽之前、比賽過程中、比賽之後的飲食指南,我們這集podcast會將這些精華濃縮在本集的內容,那我們就正式開始吧!
Podcast收聽網址:
以下正式開始補充本集podcast要點:(要點的詳細解釋以及實際例子,還請麻煩聽我們podcast喔,謝謝)
這個階段的補給,就是要讓你可以在比賽一開始的90分鐘可以確保能量充足,如果此比賽時間只有60分鐘以內就可以完成,可以略過此階段的補給。
建議可在比賽之前的兩個小時先吃下200~400大卡的高碳水食物,升糖指數建議為中等。
不過,難道時間上沒辦法那麼彈性的運動員,就略過這個階段的補給了嗎?當然不是囉,其實有替代方案的!只要改成在比賽開始的十分鐘之前,吃下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舉例來說:運動飲料或是市面上常見的運動果膠,這樣子也可以當成替代方案囉~
在這個階段,建議吃下去食物的盡可能是液體(而且是碳水),並且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舉例來說:運動飲料或是運動果膠。
一般人的情況,每小時能吃到60~90公克碳水就很足夠囉(其中有些細節還請麻煩聽一下podcast喔)。
此階段的補給方針大致上,就是要將在比賽過程中消耗掉的碳水補充回來,這三十分鐘之內,
身體對於碳水的吸收速度跟平常相比會快上好幾倍,越是迅速將碳水吃進去補充,效果越好。
這階段的食物的大部分成分是碳水並搭配少量的蛋白質,且最好是液體的狀態而且是高升糖指數
,液態的食物相較於固態的食物,身體吸收液態的會比較快。
此階段的補給能大量有效的快速將耗損的能量補充回來,但僅限於
體能大量消耗的比賽或是訓練之後才進行,才會於此階段吃東西,
什麼樣的比賽或是訓練才能叫做「體能大量消耗」呢?如果是基礎的有氧耐力騎行
,TSS超過90,可以算是「體能大量消耗」,如果是甜蜜點SST訓練,TSS超過68,
可以算是「體能大量消耗」,如果是最大攝氧量VO2Max訓練,TSS超過55,
可以算是「體能大量消耗」,這邊簡單舉些例子,上面的例子是將Fast After 50書本
中提到的情況換算成TSS,希望這樣能讓朋友們比較容易理解。
ps. podcast內容中有舉例:如何在家自製快速補給果汁。
什麼?這是什麼?光從字面上的確不太容易瞭解這個階段的意思, 這邊由小弟直接舉出實際例子會比較容易瞭解:如果這個比賽的總 共持續時間是90分鐘,那麼「比賽之後的持續時間」就是比賽結束之後的第31分鐘 到第90分鐘,這個區間的總共長度就是60分鐘,而這個階段就是針對這60分鐘進 行補給,希望這樣子解釋,可以讓朋友們理解這個補給階段的意義。然而這個階 段的補給方針是什麼呢?同樣的是以碳水為主,而且是中高升糖指數的食物,而且 是固態的,舉例來說:馬鈴薯、地瓜、香蕉、義大利麵、白飯等等之類的碳水,這邊 額外在補充一項特別不錯的食物,就是??(詳情請聽podcast)。
這個階段就是完成上面各個階段補給結束之後, 到下一個訓練之前的時間,一般來說這個階段就是我們所謂的正餐, 一般就是中餐、晚餐,他的補給策略就是盡可能的吃各種各樣的營養食物, 豐富的蔬菜水果、脂肪、蛋白質就是正確答案,碳水反而要少攝取喔。